我国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
推行“两考合一” 实行“全科开考” 引入综合评价 克服唯分数论
我国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
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改革目标
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五大主要任务
1、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3、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4、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5、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改革时间和进度
2017年8月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地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017年秋季开学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哪些地市进行试点由自己确定。
2020年左右
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一轮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启动。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此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即以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变“考啥学啥”为“学啥考啥”
“凡学必考”,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本次中考改革的一项重大变化。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改革之前,中学教育阶段存在“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全科开考”可以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
不过,“全科开考”也自然引来了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的疑问,面对这一质疑,郑富芝解释:“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在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看来,“全科开考”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传统意义上的中考科目,所以中考科目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这次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解决各学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