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智院士夫妇的家庭教育
2015年4月12日上午黄克智院士及夫人陈佩英与亚博新网站部分师生进行座谈。座谈会上陈佩英教授重点介绍家庭教育,她说,我是杭州人,江西是我的婆家。所以我也关心江西的发展。我明白今天你们要我来和大家谈谈。主要是听说我家培养了三个出色的孩子。要我来介绍培养孩子的方法或者说经验。盛情难却,我只能谈点体会。
人的一生,生下来就在接受教育。我认为总结一下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而这三个方面我又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它是教你做人的教育。也是为后2个教育打好基础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两方面,即“德和才”。 家庭教育的重任在于培养孩子,重德,培养孩子一个好的性格,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很相信这句名言。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这里没有模式,没有规律可谈,今天我只能讲点点滴滴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供大家参考。
我家有三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老大在清华毕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老二在北京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老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本科到博士。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拿到美国的全奖出国留学的。更欣慰的他们不仅学得好,而且还是十分孝顺我们的博士。我们有一个非常团结和谐的家庭。孩子们对父母不仅孝顺,而且亲切。姐弟之间不仅团结,而且相互之间十分支持。在我们家里从没有闹矛盾,不合作,也没有遇到过大家常说的逆反心理,父母无法管教,非常苦恼的情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总结三点:
1、教育孩子必须从幼小做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步一步引着他们健康地成长。父母都是爱孩子,但千万不要宠惯孩子,因为孩子较小,分不清是和非,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引导他们,有时明知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为了博得孩子的高兴,一味迁就,这样的家长是极不负责的家长。甚至于有时会成为一个帮助孩子犯罪的家长,我认为为人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既有深厚感情,又必须具备有清醒的头脑。
2、我们为人父母,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我们2个大人都是把时间抓得非常紧的。每天下班回家,没有时间闲聊或打牌。吃过晚饭以后,还要继续工作,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回家也先把每天的功课复习和预习完成。他们在上小学时就知道如果晚上有一场球赛,必须提前把功课做完,才能看电视。所以我们从来都不需要逼迫孩子做功课。我们鼓励孩子们每一点细小的进步,追求上进。有个别家长,好像也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嘴里不停叫着孩子们要念书,要做功课,而自己恰在麻将桌上,跳舞场上不肯下来,这样的父母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在孩子们面前也不可能有威信的。
3、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两个字“勤与情”。别人总说我家孩子聪明,其实不是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们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勤奋。我家老二黄永刚在高考前一年,就不看任何电视。自己找了许许多多经典的数学题来练习,每天晚饭后他要做几十道课外代数题,由于他自己的努力,所以他能轻轻松松地以力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大。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直到现在他可以说已很有成就,还是时间抓的非常紧,(他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冠名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他已经培养了许多国内国外的研究生,出了许多好文章,是一个高产的教授。每年要来清华六七次,从没有受时差的影响,到了家就干活,又譬如我们的小儿子黄永强,在小学4年级开始就跟着电视广播电视课程(陈琳主讲)从26个字母开始学英语,一跟就是四年,他爸爸认为自己的英语虽然不错,但发音不够标准,他怕影响孩子将来的英语不够纯正,自己不敢教,但整整四年,每天下午陪着孩子听广播,每天早晨上学前只要还有5分钟的多余时间(因为他计算好从家到小学是8分钟),就必须先背诵几个英语单词,所以我小儿子的英语特别好,发音没有杂音,高中时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在北大考场,在诸多同考的研究生中,他名列第一,几乎是满分,所以他高中还没有毕业就被美国的多个中学选拔走了。17岁的孩子只身到美国,那是一个没有一个中国老师和学生的学校。离开亲人的寂寞,离开祖国的陌生生活,他硬是咬着牙挺过来了。而且在高中毕业时他成绩是全校第一名。让许多美国老师,同学刮目相看。当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哈佛,斯坦福,和MIT三个美国最顶级的学校都给予全奖。我还是这句话,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而是他比同龄的孩子付出更多。这也体现了“勤奋才能多产,耕耘才有收获”的真理。我对孩子的教育始终贯彻亲近和严厉相结合的原则。平时生活中我们相互之间平等,大家聚在一起时说说笑笑,甚至孩子可以给大人开没大没小的玩笑,但如果遇到重大问题,有决策性的问题。孩子必须首先听取大人的意见,譬如孩子考哪个大学,念什么专业,选谁做导师,都要全家来商量,尊重大人的意见。直到现在,他们身居国外,自己的孩子有的上大学,有的上中学,一遇到问题都要打电话来和我们商量。我几乎每天清晨起来先和孩子聊天,把双方的情况互相通报。所以我们虽在天南海北。仍能做到几乎每天的活动大家都知道。
我们的家庭教育自始至终贯彻一个“情”字。有了情才能有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我们家的人都把这个家看作一个团体,只要家中某一个人遇到难题,大家都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来关心,来处理,这方面我也来讲几个故事:
a、30年前,计算机在国内刚刚起步,现在都被大家淘汰了的台式机,还十分稀罕,只有单位可能有配置,个人是绝对买不起的,当时我的小儿子在清华附小念6年级(姐姐是清华研究生,哥哥是北大大学生),那年北京市要举办一次小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竞赛。黄永强此前从未摸过计算机,但他自己很想去,我们也鼓励他去报名,从报名到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全家就总动员。妈妈通过熟人找到热能系的机房,他们有一台早年的台式机,请他们帮忙在早6点到7点,还没有上班以前借给我们上机,因为时间紧迫,上课内容很多,孩子当场消化不了,爸爸出面向讲课老师借来笔记,帮他复习,每天清晨6点由姐姐和哥哥轮流去现场辅导操作,同时妈妈准时在7点以前把早饭送到现场,全家辛苦一个月,成绩是巨大的,不仅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全市第一名,而且奠定了他终身投入计算机的工作,自那以后他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他是斯坦福大学从大学到博士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学校期间,无论他在班上或是在学院里年年得奖,成绩总是第一。大学毕业那年1996年我在美国参加了斯坦福大?